重出江湖
金庸作品已成绝响,心里头的那片江湖仿佛是一段真实的野史,每一个英雄每一个侠者的事迹依旧触动记忆,多么浩瀚的记忆地图,我有幸在少年时期走过一回,和那以后的不同生命阶段的重新体验。武侠小说者,金庸的大师地位就如少林寺于武林。他者如古龙我也几乎看完了所有作品,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也有其哲思道理。但那片江湖,却是远远不及金庸的浩大缤纷。梁羽生的我看了几部就看不下了。无他,不过是多数情节死板,多数人物也死板。后来看温瑞安,其四大名捕和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令我眼前一亮,其人物名字和武学名称很有意思。可是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至今未完,而且有些情节太过罗嗦,拖泥带水。最主要的是,他的江湖太乱,人物繁多,武功也太多,一个建构不完整的江湖,和一堆跳不出纸上的英雄人物。再后来我看黄易,且不说其不算武侠的“科幻+武侠”作品如寻秦记,单看《破碎虚空》,精彩的情节布局,独树一帜的武学脉络,再到《翻云覆雨》,虽然略嫌啰嗦和情色,但他的江湖渐渐形成。尔后的《大唐双龙传》更是巅峰之作。后来的《边荒传说》,更是把他的道家武学脉络发挥到极致。大概到这边就升仙了吧,他最近的作品《寻梦城之谜》探讨转世,空有武侠的躯壳却失去了武侠的精神。虽然黄易的文笔写法在我心目中不及金庸的大气和精简,但阅读黄易的武侠小说也带给我废寝忘食的滋味,算是金庸以后第一次遇到的阅读经验。难道金庸之后江湖就逐渐没落了吗?将近三十年的时光距离,当初啃金庸小说长大的一代应该忘不了这片江湖吧。我上网搜寻,找到了这个:大陆新武侠格局中五大势力概览。 其中我早些时候看过了凤歌的山海经系列第一部:《昆仑》。洋洋六卷,篇幅之长颇有当年金庸以射雕席卷江湖的气势。凤歌的风格也的确承传于金庸,严谨的文法,精简的文字,他创造了自己的江湖,气势磅礴的剧情发展,人物塑造鲜明不已,我也是读得废寝忘食,两三天内啃完六卷。从私仇到国家之间的争斗,从中国到中亚的流浪,加上民族和男女间的爱恨情仇。那几天我仿佛在一个跳出纸上的江湖旁观一切,为之神伤为之喜悦。现在还在连载的山海经第二部《沧海》我也忍不住先读了,结果只好忍受那种紧张感被腰斩的难受,等待下一集的出版。读了这篇“大陆新武侠格局中五大势力概览”,我去找了小椴和时未寒的作品。先说小椴,我读了他的长安古意系列之登坛。的确是“飘逸绝伦侠气四溢”,他的文字有种古色古香的味道。不过我对那样子的江湖不太兴趣,我还是比较喜欢时未寒的明将军系列。无可否认,他明将军系列称得上“情节缜密,布局超级缜密,情节逻辑性强的让人无可挑剔”。这几天我看完了他的明将军系列六部作品,最为折服的是《换日箭》和《绝顶》。我觉得这两部作品里头他已经露出大师风范,里头的人物刻画,情节之转折和描写堪称“绝顶”。我至今还念念不忘这两部作品的主人翁,一个叫做小弦的小孩,故事围绕着他发展,各种人物围绕着他浮现,而江湖就这样子渐渐浮现。对于时未寒,他的人物取名堪称一绝。譬如“一个将军,半个总管,三个掌门,四个公子,天花乍现,八方名动”,说的是京城的著名人物。其中的“八方名动”分别有名:“良辰美景,清风明月,林青水秀,黑山白石”,为追捕王梁晨,妙手王关明月等等。还有“将军的毒、公子的盾、无双的针、落花的雨”,其中将军的毒说的是将军府里的用毒高手,名字是:毒来无恙。还有很多巧妙的取名,看来时未寒的江湖是目前最美丽的江湖,单是名字和外号就足以折服了。至于其他两位沧月与步非烟的作品我还没看过。等我回味了明将军系列过后,也许会找来看看,那又会是怎么样的江湖呢?
訂閱: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