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 《大氣 - 萬物的起源》
讀完短短幾頁的前言,用文字體驗史上第一位從外太空降落地球表面的人那十三分四十秒的墜落經歷,我就已經被深深吸引了。我可以閉上眼睛回想 - 他首先跌入電離層,觀賞由下向上發生的藍色閃電;然后是臭氧層,周圍的空氣聞起來像電線失火;最后是對流層,云和風成長的地方。從大氣層外的死亡威脅進入大氣層里的美麗地球表面,我們通過這份經歷想像,和感激大氣層給予地球生命的寬容保護。
懷著一份對大氣的敬畏進入書本內容,我才發覺自己原來對每時每刻都在呼吸著的空氣多么陌生,我不知道氧氣一開始從何而來,我不知道呼吸純氧害死人,我不知道呼吸氧氣維持生命所要付出的代價,我不知道海洋這千百年來吹著同樣的風,我不知道動物和植物的秘密協定背后有著相依相偎的浪漫。
而幾百年前的人們甚至沒有察覺到空氣的存在。這是本書可貴的地方,她從人們如何發現空氣開始,讓那些為了揭開大氣奧秘而努力耕耘的科學家一一出場,他們穿戴鮮明服裝和個性,通過一次次的實驗尋找線索,再用無比想象力描述看不見的空氣的奧秘。
這些科學家的心血和執念讓人感動,至少我是如此看待他們,我認為他們是用好奇心和想象力寫詩的偉人,你看他們面對世界的態度 - 對發現二氧化碳有所貢獻的Stephen Hales說過:“當我們思忖造物之工,眼中所見令人怡然,這世界有那么繁多的樣式、變化,又是那么美麗、有用,彼此還能相依相屬。”。
成功解釋世界氣流現象的William Ferrel去世后,他的好朋友,氣象學家Cleveland Abbe 如此寫道:“他住在一種抽象大氣里面;他和我們共處,卻又特異獨行。”
而作者的優美文筆,更是把大氣的科學知識用引人入勝的語調娓娓道來。再把對大氣奧秘有所貢獻的科學家們生平事跡和成就過程,以及和大氣的解密有關的歷史事故夾雜成一條故事性十足的時間線。從人類對空氣無知的時代到如今我們讓密密麻麻的人造衛星在大氣層內航行的年代,我們對大氣的了解越深,就更應該感恩生命之所以在地球出現的契機。不只是奇跡,也不是巧合,我們必需體認自己的渺小,才能看見生命的意義。
Kristian Birkeland是地球第一位發現電離層的人,他單單靠研究極光和地球磁場的關系就推理出天空有一層可以吸收太陽射線的大氣(就是電離層)。作者如此形容他:他從極低位置仰望,竟能成就這等高明遠見,實在令人嘆服。
作者Gabrielle Walker能夠寫出這么一本讀來趣味盈然、隱含人類該有的謙卑態度、又容納豐富知識和史料的書,實在令我嘆服。
訂閱: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