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
把這本書讀到三分之二時我已經喝下五杯咖啡。一杯是秘魯、哥倫比亞和衣索比亞的混豆;一杯是寮國阿拉比卡;一杯是曼特寧為基豆的拿鐵;兩杯是衣索比亞野生豆。
自此咖啡不再只是香味甜美的飲料,其色深邃,那裡有一個咖啡農被剝削的黑暗世界。其味雜陳,他們種出了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之一,卻連乾淨的水都用不到。不管我們喝的是雀巢的三合一即溶咖啡還是星巴克的優質阿拉比卡咖啡,甚至是逐漸興起的精品咖啡,我們大概從沒在意過手上這杯咖啡怎麼來,自然也無從關心起咖啡農的處境。生活上的很多習慣早成理所當然:每天清晨為自己煮一杯香甜的咖啡,或者去咖啡館外帶一杯香滑的拿鐵。我們這些消費者在意的不外是那杯咖啡的價錢。
讓我們往咖啡的供應鏈回溯,咖啡館的主人有其特定的咖啡豆供應商。如果是自家烘培的咖啡館,他們可以略過咖啡豆烘培廠,直接對應生豆供應商。可是生豆供應商的咖啡豆來自何處?可能是某個進口供應商,而這個供應商又自國外的生豆出口供應商取得咖啡豆。到了這里,我們大概來到咖啡產地了。這個出口供應商的咖啡豆不是直接從咖啡農手裡買下豆子的,中間還隔著一層或兩層的中盤商,那些中盤商可能是生豆處理廠,也可能只是所謂的“郊狼” - 他們在窮鄉僻壤的咖啡產地間來往,用低價向咖啡農收購未經處理的生豆,在高價賣出國外。其實這些連綿的產品鏈還不是首惡,因為價格還不至於落差太大。偏偏咖啡這東西是交易商品,其價格由國際期貨市場主宰,是種高度投機的商品。於是咖啡的價錢不完全由供應和需求來衡量,更多是市場上那些“看不見的手”來操縱。簡單來說,就是處在咖啡鍊的兩端 - 種咖啡的農民 和我們這些喝咖啡的消費者,都被欺負了。咖啡農用很低的價錢賣出辛勞收成的咖啡果實(譬如馬幣一塊錢一磅),消費者用很高的價錢喝一杯咖啡(譬如馬幣五塊錢一杯,而一磅咖啡豆烘培後大概可以煮出30-40杯咖啡)。其中那好多倍的利潤有一大部份是在期貨市場被吞蝕了,而期貨市場的大玩家不外是那些大型的咖啡商。
於是我們繼續喝貴咖啡,而我們該感謝的那些給我們美味咖啡的咖啡農們繼續窮得吃不飽,孩子也無法上學。這個世界怎麼這樣子運作呢?所以有人辦了個公平貿易,本書作者就是身體力行公平貿易的咖啡貿易商之一,他深入咖啡產地,實地瞭解咖啡農的處境,再給予實際的援助。不是捐款了事的那種援助,而是提供咖啡農需要的社會基礎設備、教育和技術諮詢,讓他們從此脫離貧窮的惡性循環,自立起來。這類咖啡人有個很好聽的名字:javatrekker。這本書就是這些年來他去過的其中九個咖啡產地的“田野報導”,每一個故事都是精彩的報導文學,理性感性有之,從咖啡出發的因緣,一路上遇到的是人權、民主、政治、原住民文化、經濟自由市場和勞資剝削和環保這類大題目。一杯輕輕的咖啡背後牽連了整個現代文明的面貌,我們喝下的每一口咖啡除了香氣、味道、咖啡因和各種形而上的感覺,還有一層深厚的因緣。我們消費者其實和咖啡農一樣,在咖啡產業鏈里的兩端,佔了最大部份,卻也是最無能為力的。如果有甚麼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大概是讀了這本書,稍微瞭解情況,在能力所及里支持公平貿易。盡量拉近那一塊錢和五塊錢的距離。
慶幸的是,我喝下的這五杯咖啡里,秘魯、哥倫比亞和衣索比亞的混豆和衣索比亞的野生豆是公平貿易的咖啡豆,寮國阿拉比卡是咖啡館直接向寮國咖啡農收購的。這樣子寫下這篇文章,感覺比較有力。
意猶未盡? 此書的序和前言
訂閱:
3 comments:
YY
提到...
路过。
中秋节快乐。:)
女飞侠
提到...
谢谢你的分享。
我也喜欢和咖啡,但是真的从来没有想过咖啡农的处境。现在,我想去找这一本书。
fox
提到...
女飛俠,
希望你順利找到這本書!
喝咖啡這動作從此有了更深厚的意義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