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1G 一些电脑 一些科学 一張照片的誕生 九把刀 人物 十字路口 大城小鎮 小小說 小孩 小旅行 马鲁帝 书本 公園 分享 友人 天空 太魯閣 日本 日偏食 水果 水痘 火车 出游 发生过的 古典樂 台灣 札记 生日 生活 生活,照片 生活方式 生活点滴 生病 电影 买书 亚庇 交通 关丹 吉隆坡 回/记忆 回和记忆 地震 早餐 有机 有孩子的人 有機 羽毛球 耳机 艾西莫夫 住海邊 体育 听歌 希腊 我居住的地方 我家小孩 村上春樹 步行 沙巴 谷中城 豆原 車站 那些我爱过的女孩们 事件 京都 卷雲 咖啡 咖啡館 国家公园 怡保 房子 拍摄婚礼 明信片 治安 法国电影 社会 花蓮 花蓮慢游 转贴 金马仑 陈绮贞 星巴克 星空 星軌 相片 相机 相機 相簿 省思 省思 thought 看电影 科幻 科技 紅葉 若干心事 苹果 郊游 郊遊 面包 音乐空间 音樂 食物 哥本哈根 家鄉 恩田陆 旅游 旅遊 晃蕩 書本 書本,閱讀 烟火 烟雾 神山 阅读 阅读笔记 馬六甲 馬拉松 健康 婚礼 婚禮 婚禮攝影 教育 清明 理发 琐事 荷蘭 設計 野餐 雪山 散文 森林 渡轮 等待 编程 感性一点 感恩 摄影 新加坡 新闻 椰子屋 照片 過年 電影 榴槤 演唱会 静思书轩 寫詩 閱讀 閱讀,書本 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閱讀,書本 器材 澳門 辩论 镜头 餐厅 餐廳 講座 點滴 檳城 瀑布 藍山 藝術 關丹 籃球 攝影 聽歌 ABL apple art badminton basketball blue mountain book bread breakfast bukit tinggi cafe camera cameron cheers cherating classical coffee concert copenhagen denmark design diary durian eclipse fairtrade feeling firework food friend fruit full-frame gadget GRD GRD2 greece happen haruki murakami hometown house hualien incident interior ipoh jandabaik japan jeram toi jogging kelantan KTM kuala lumpur kuantan kundasang kyoto langkawi lens life living style Macau marudi melaka memory miangkam midvalley mossy forest movie mt kinabalu music musicstory nba netherland new year organic panasonic G1 park pasir belanda penang people perhentian photo photography picnic poem portrait postcard prewedding programming reading restaurant rimbun dahan running science sentimental sggabai sharing shopping sick singapore sports star trait starbuck story stroget taiwan technology thought thoughts thoughts.省思 titi eco farm travel trip typica wangsa maju waterfall wedding

聽演奏會上癮

去年開始常聽古典音樂,讀過楊照的《想樂》之後,還照單買了一些知名演奏的錄音,上下班途中在輕快鐵聽,晚上看書時聽,週末早上弄早餐煮咖啡時聽,那些音樂是我那段日子的BGM(背景音樂)。古典樂有其學問,我是外行,只聽其聲色。觸動到心底的,旋律優美的,意境深遠的,感覺舒服的,這樣就足夠了。偶爾讀一下喜歡曲子的創作過程和動機,演奏家的生平,竟也樂趣無窮,有莞爾有巧妙有唏噓,總歸緣份。細想一層,能夠傳世的作品經過多少代人的鑑賞,裡頭必然有種共同的,能夠讓不同人產生共鳴的類似本質的東西。

然後開始留意起國油音樂廳(Dewan Filharmonik Petronas)的演出曲目,有這麼一個高水準的音樂廳近在咫尺,而且前排位置的門票不貴,不去現場演奏實在說不過去。所以才有了這一個半月內我去了四場音樂會的紀錄,獲取了小小心得 - 聽現場演奏是會上癮的。之前我這井底蛙還認為聽錄音和聽現場差別不大,而且錄音可以找公認最好的版本來聽。可是我去聽了第一場演奏會後就發覺自己錯了,現場感是無法取代的,聽覺上現場的音響就已經比聽Hi-Fi真實很多,還有視覺上的享受,看著音樂從演奏者的動作和指揮家的手勢流出來,自己也會變得專注,得以完全把音樂聽進心底。

我聽的第一場演奏是 Daniel Müller-Schott的大提琴,演奏Elgar的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這首曲子是以大提琴為主角的古典樂裡著名好聽的其中一首,是傳奇女大提琴家Jacqueline du Pré 的代表作。據說她拉這首曲子時賦予燃燒生命的激情,從此這首大提琴協奏曲和她劃上等號。我在家聽的正是du Pré的錄音,大提琴委婉又張力的情感暗湧般流出,我彷彿能夠看見灰燼底下燃燒的火焰。聽現場時非常期待,我坐在前面第三排,剛好正面對著大提琴家。他拉下第一個音符我就折服了,過後的每一個我記得的曲子高潮都聽得非常享受。也許是第一次聽現場,也許這個我不認識的大提琴家本來就是大大有名的,我實實在在的享受了那場演奏,意猶未盡。

過了幾個星期後聽的是Torsten Janicke指揮和演奏(小提琴)的Vivaldi 四季。這首大概是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曲子了,我有的錄音是Nigel Kennedy 於1989演奏的版本,這個版本賣出了200萬張,據說是全球最好賣的古典音樂專輯。Nigel Kennedy的演奏俱有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所以我沒期待會在現場聽見平時熟悉的“四季”。而Torsten Janicke也不賴,他的演奏活潑,稍微激昂,充滿生氣,四季的循環本來就是生氣勃勃,即便是秋冬也隱藏著生機。我最愛的曲目是夏的第一章,這一章充滿張力,每次聽見都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期待,而最後果然狂風暴雨的果然如是感。

當然演奏會不止一首曲目,只不過我都衝著自己喜歡的曲目而去。其他沒聽過的曲目也許會帶來驚喜,也許會帶來睡意。那場Vivaldi的四季後是我沒聽過的Piazzolla,也是叫做“四季”的曲目,我就幾乎睡著了。

週末428走上街頭之後回家洗刷匆匆又趕去聽演奏,這場非去不可,因為是我期待已久的Tchaikovsky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和我的耳朵有緣,我第一次聽見的是曲子的第3樂章,馬上就被其優美的旋律和跳動的節奏所吸引,而且鋼琴和樂團搞對抗似的,此起彼落,鋼琴孤單可是力量強大,樂團偶爾派出笛子或小號和鋼琴單挑,偶爾以弦樂悠揚回應,結合起來就是讓人想一直聽下去,想知道過後會怎麼樣的好奇心。這首鋼琴協奏曲是熱門選曲,很多鋼琴家都演奏過,我平常聽的錄音是阿根廷傳奇女鋼琴家Martha Agrerich 1980年在慕尼黑演奏的版本。而這次國油音樂廳演奏這首曲子的鋼琴家是Nareh Arghamanyan,我是第一次聽見她,她才23歲。那晚她長髮束成馬尾,高佻的身材披上桃紅色的晚裝,非常漂亮。她坐下,稍微調整椅子,把手放在鋼琴前,對指揮示意準備好了。第一樂章的開頭是弦樂直接進入第一主題,十多秒後鋼琴進入。我聽見熟悉的第一主題響起,然後鋼琴強而有力的進入,流水般的清脆音符衝擊聽覺,我是有點驚訝的,沒想到這清秀美麗看起來有點瘦弱的女生可以彈奏出力量十足的琴音。她的演奏風格投入但不誇張,激烈時會稍微站起來,柔軟時會把身體貼近琴鍵,好像在聆聽鋼琴的溫柔。第一樂章結尾處有一段鋼琴獨奏,可說是我第一次好好聽完,因為這段獨奏是一陣輕柔的高音琴鍵,平時從耳機聽的時候不是被背景的吵雜聲所掩蓋,就是被自己忽略掉。這次在音樂廳裡總算清楚聽見每一個音符,實在滿足。聽完這首曲子後我可說是達成心願了,休場的20分鐘空檔裡我和同行的女孩到音樂廳外頭各自喝下一罐啤酒,我們說為428乾杯。我在心底說,也為這首曲子這個夜晚這次緣份乾杯。

我更加期待6月尾的Rachmaninov的第3號鋼琴協奏曲,那是我比起 Tchaikovsky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還要再喜歡一點的曲子。


1 comments:








bluessz

提到...

好忙的 428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by fox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 Derivative Works 3.0 United State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