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1G 一些电脑 一些科学 一張照片的誕生 九把刀 人物 十字路口 大城小鎮 小小說 小孩 小旅行 马鲁帝 书本 公園 分享 友人 天空 太魯閣 日本 日偏食 水果 水痘 火车 出游 发生过的 古典樂 台灣 札记 生日 生活 生活,照片 生活方式 生活点滴 生病 电影 买书 亚庇 交通 关丹 吉隆坡 回/记忆 回和记忆 地震 早餐 有机 有孩子的人 有機 羽毛球 耳机 艾西莫夫 住海邊 体育 听歌 希腊 我居住的地方 我家小孩 村上春樹 步行 沙巴 谷中城 豆原 車站 那些我爱过的女孩们 事件 京都 卷雲 咖啡 咖啡館 国家公园 怡保 房子 拍摄婚礼 明信片 治安 法国电影 社会 花蓮 花蓮慢游 转贴 金马仑 陈绮贞 星巴克 星空 星軌 相片 相机 相機 相簿 省思 省思 thought 看电影 科幻 科技 紅葉 若干心事 苹果 郊游 郊遊 面包 音乐空间 音樂 食物 哥本哈根 家鄉 恩田陆 旅游 旅遊 晃蕩 書本 書本,閱讀 烟火 烟雾 神山 阅读 阅读笔记 馬六甲 馬拉松 健康 婚礼 婚禮 婚禮攝影 教育 清明 理发 琐事 荷蘭 設計 野餐 雪山 散文 森林 渡轮 等待 编程 感性一点 感恩 摄影 新加坡 新闻 椰子屋 照片 過年 電影 榴槤 演唱会 静思书轩 寫詩 閱讀 閱讀,書本 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閱讀,書本 器材 澳門 辩论 镜头 餐厅 餐廳 講座 點滴 檳城 瀑布 藍山 藝術 關丹 籃球 攝影 聽歌 ABL apple art badminton basketball blue mountain book bread breakfast bukit tinggi cafe camera cameron cheers cherating classical coffee concert copenhagen denmark design diary durian eclipse fairtrade feeling firework food friend fruit full-frame gadget GRD GRD2 greece happen haruki murakami hometown house hualien incident interior ipoh jandabaik japan jeram toi jogging kelantan KTM kuala lumpur kuantan kundasang kyoto langkawi lens life living style Macau marudi melaka memory miangkam midvalley mossy forest movie mt kinabalu music musicstory nba netherland new year organic panasonic G1 park pasir belanda penang people perhentian photo photography picnic poem portrait postcard prewedding programming reading restaurant rimbun dahan running science sentimental sggabai sharing shopping sick singapore sports star trait starbuck story stroget taiwan technology thought thoughts thoughts.省思 titi eco farm travel trip typica wangsa maju waterfall wedding

分享“浪潮之巔” -細說電腦科技的風雲故事

幾年前開始閱讀Google黑板報-- Google中國的博客網誌時就迷上吳軍的《數學之美》系列。吳軍是Google的科學家,《數學之美》主要是“介紹數學在信息檢索和自然語言處理中的主導作用和奇妙應用。”(正好是Google的核心技術)。由於工作上接觸到機器翻譯,我在網上沖浪中尋尋覓覓去到數學之美第一章,說Google機器翻譯系統採用的統計語言模型(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其深入淺出的探討和生活化的親切例子讓我折服不已,從此追讀每一章數學之美。雖然這系列提到的數學只限於google的技術上用到的數學,也足以展現數學的美妙。當我看到那些理論基礎的簡單輾轉運用到我們使用Google各種服務時背後的“黑手”,有種奇妙的了解油然而生,閉上眼睛想像每一次在google搜尋時成群的數學規律在幕後各自發揮本分而演變的一頁頁網址;每次用谷歌拼音輸入法時香農定律(Shannon–Hartley theorem)動態規劃(dynamic programming)如何在幕後忙著操作成千上萬的中文字而把我們屬意的那幾個字詞推到台前。還有一些我從沒聽過的數學理論:隱含馬爾可夫模型、布隆過濾等等,感激這系列讓我得以一窺數學之美,也體認到自己對資訊理論、自然語言處理等知識掌握的不足。(這也是讓我產生進修數學的念頭的理由之一)

《數學之美》後就來到了《浪潮之巔》系列,這系列不說科學理論,說的是商業操作,有世界知名IT公司的興起和沒落、IT業界的定律、創辦科技公司的條件和過程、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時機掌握等等。最新一篇說的是“斯坦福大學身為高科技公司的搖籃”,讀他娓娓道來其中緣故,我心生嚮往,這樣的一間大學,實實在在的為知識和技術耕耘,共同經營一個推動文明的理想。於是禁不住想和大家分享,落筆時想細說從頭,不知不覺長篇大論,還真囉嗦(呵呵)。

這篇文章還蠻長的,我在這裡稍微簡介一下:斯坦福大學為高科技公司搖籃之說是因為很多高科技公司的創辦人都是斯坦福大學畢業生(譬如,HP,Intel,Sun,Cisco, Yahoo,Google等等)。文章說明了斯坦福大學的獨特文化如何創造了醞釀這些人才的大環境,也指明其最大因素是“開放性”。這開放性說的是大學如何融入社會,和工業界的相輔相成推動了科技理論被發展成造福人群的技術(如DSL寬頻),有別於一般美國大學比較學術性的理論作風。其中我最欣賞的是斯坦福大學為矽谷一帶公司的員工提供非常方便的進修計劃,可以邊工作邊修碩士和博士,學以致用。這也讓我興起了想繼續進修的念頭,這些年來的工作和研究讓我發覺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對數學理論和應用的貧乏,以及沒有算法基礎的掌握,常讓我對工作上的難題有心無力。可是我不想停止工作去唸書,文中提到的那類進修計劃正合我意。 (也許我該好好研究一下本地大學是否有類似課程,可是我對本地大學沒什麼信心,大概會選擇自修,雖然我知道自修的自律條件苛刻)


0 commen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by fox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 Derivative Works 3.0 United State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