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有机,为何有机
周末去了TiTi Eco Farm,两天一夜在有机菜园一探有机食物的本质、健康饮食的实际操作概念、以及植物的完整价值–食物和草药具一身。这个周末配套有知性的内容 - check in 后是制做健康沙律的示范和讲解,当天的主角是青木瓜一而且还是连皮带肉刨成木瓜丝。我因此第一次知道青木瓜的威力,营养价值和抗癌性偏高。主持人还笑说每个人都应该在家门前种一棵木瓜树。过后是面包制作,非常亲切的方法,只要准备好材料,再花些力气揉成团状,经过酵母臌胀后拿去蒸就行了。第二天的早餐是这次示范制作的面包,口感很好,有种类似吃sponge cake的弹性,这大概是蒸与烤的分别。
重头戏是晚餐后的有机概念分享会,由农场主人林先生主讲,他说明有机耕种的概念,介绍健康饮食的观念,一一回答各人对有机和健康的问题,用经验和成果回应质疑、以理论和逻辑拆解对健康和食物的错误观念、以知识和自然之道打开大家对食物的视野。我们一一折服,从此对有机和健康饮食抱有直接的理解﹔说直接是因为看见持行有机健康之道的人其身心之和谐健康,也因为亲眼看见有机耕做的自然之道、亲口尝试有机食物的简单和单纯美味。
目前的市场上有机产品林立,尤其是有机食物,几乎和健康划上等号。可什么是有机?如何分辨有机蔬菜和一般蔬菜?林先生用两个个层面来定义有机耕种。
第一是最基本的有机概念,除了无化学农药和无基因改造外,还必须是高能量的。所谓高能量即是植物在正常生长过程当中与大自然环境互动所累积的能量 - 如果把每一棵植物的生命拟人化,那么她们和土壤、空气、阳光和水的协调;譬如说一棵白菜在强风下屹立不倒。或者是和害虫、细菌、病毒的抗争,譬如说一棵番茄树对病菌的抵抗力。这些抵抗力或协调力都是能量,有别于一般用化学肥料或基因改造种子种出的蔬菜,以外力抵抗生命过程里的种种考验,剩下的只是生命的躯壳 - 苍白而没有能量的内容。有机蔬菜是自然生命的发展结果,她经历必然的生长过程,累积每一次考验后的能量。而我们人类把这些能量吃进去,作为本身的生命养分,促进生命因子发展,让我们的身体得以健康的发挥。这发挥必然产生其他的能量 - 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所以这是一个活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依照当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来决定迸发的力量, 所以有机。
第二个层面是人心:每个人都可以称他们所种的蔬菜是有机的(其中也许有符合第一个层面的所有条件,其中也许有符合一部分条件的,其中有骗人的),我们能够如何分辨呢?假设声称自己栽种有机蔬菜的菜农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看见他如何栽种、我们知道他的菜园有怎么样的阳光、空气和水。于是我们相信。这就是透明度 - 当菜园把整个过程和操作都公诸于世、坦荡荡的让大众知道(看到)、甚至是亲身体验一田蔬菜的诞生。这种光明正大让你检验的态度基本上取得了你的信任,尤其是当你亲身体验过其有机耕作,你的心中从此存在有机的概念。除此之外,所谓的有机认证 - 由国家层次、具有公信力的机构代替大众检验有机食品的正当性,并有公开的标准和认证过程,也是一个落实信心的方法。当然前提是我们必须相信这类机构的公信力。
说到有机蔬果,有人发问市面上售卖标榜有机蔬菜的地方,同样的蔬菜却有明显不同的外观,譬如大小和颜色深浅,到底哪一个才是有机。发问者提供的例子是红萝卜 - 有些有机店售卖的红萝卜又大又色泽光鲜,有些则瘦小而色泽黯淡。林先生一语道破:因为那是不同的萝卜种类,更震撼的是:又大又美丽的萝卜其实是当作动物饲料(马或牛)用的,瘦小的才是一般上人类食用的萝卜品种。虽然都可以是以有机方法栽种,可是其营养成分却有所不同:动物用的萝卜品种比较多水分,所以其营养容量较低 - 这说明了它的大体积其实和瘦小的萝卜拥有同样的营养成分,分别是:消费者得付更高的价钱来买体积比较大的萝卜 - 这就是市场运作在有机行业的的玩弄手段之一了。林先生续而传了两招测试有机蔬果的方法,一是味道 - 真正的有机蔬果在味道的细微处和非有机蔬果非常不同,尝过的人自能分辨。第二是所谓的O-Ring测试:你把右手拇指和中指紧扣成一个O形圆圈,左手握着蔬果,再让同伴用力扳开你右手拇指和中指圈成的O形圆圈。高能量的有机蔬果能够让你的O形圆圈坚持,不容易被扳开;如果左手握着的是非有机蔬果,你的O形圆圈很容易就会失守了。我亲自参与这个实验,当我左手握着手机时,右手组成的O形圆圈很容易就被林先生扳开了。可是当左手握着有机番薯时,林先生得费一番力气才能够扳开我的O形圆圈。而后其他人也做了这个实验,的确如是,大家啧啧称奇,惊叹不已。林先生解释说这是因为有机蔬果的高能量所致,所以往后我们去买有机蔬果时得自带一粒有机番薯,哄堂。
说了有机的概念后就轮到有机的目的 - 为何有机?这个话题也延伸到健康饮食的概念,他所提倡的6211饮食习惯,简单又符合现代生活的弹性概念。我得整理脑海里的资讯和理解再做介绍了 - 且听下回分解。
Labels:
有机,
健康,
food,
organic,
titi eco farm
訂閱: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