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早餐不复记忆,大概是跟着大人们围在饭桌上吃面包喝美禄,偶尔是外面买回来的糕点、椰浆饭、油条、干捞面之类的。小学三年级开始读早上班,每每七点之前就得吃过早餐好去上学,早餐内容大体上不变 - 面包和美禄,偶尔有半生熟的甘榜鸡蛋,是向家后院有养鸡的邻居买的。而细节的变化唯有面包种类,白面包涂咖呀或花生酱、豆沙面包、有涡轮形状内容是牛油和糖吃起来满嘴甜腻我们称为蜗牛面包、有现成的咖呀和花生面包。面包都在前一晚买,卖面包的是挨家挨户喊"roti,roti",骑着两旁挂满面包的电单车的uncle。我们早已读懂他的电单车引擎声,大概那个时间远远听到街角传来的引擎声响就赶紧跑去厨房,一把抓下压在美禄罐下妈妈早已准备好的钱走到家门口外,和邻居的孩子或大人们围着电单车的面包群,买恒常不变的咖呀面包。当面包的味道依然清晰可闻,骑电单车的面包uncle消失的时间点却不复记忆,大概是在读中三的时候我们搬去另一个住宅区后,换过一幅街角的风景,也顺手把等待买面包的画面框在以童年命名的岁月本子里。
毕业后读学院,来到吉隆坡最初的日子依然是美禄配面包,只是美禄换成了三合一包装、白面包换成了Gardenia面包。不管是有没有上课的早晨,都需要面包的滋养,那是一天力气的开端。聽說牛奶健康,自小抗拒牛奶味道的堅持被打開一個缺口,開始學習喝牛奶,低脂的,覺得還蠻好喝,從此早餐名單美祿不再壟斷,更多時候更省事的牛奶-自冰箱拿出來后倒入杯子就行了。當然也不會是千篇一律的面包,正如早晨的天氣也不會千篇一律的晴朗。多數是周末,心情自規律的生活節奏放假想要一些不同于往常的元素,我會去附近菜市場里的小販攤子吃一碗云吞面,讀一份報紙,在陽光剛好能夠戳熱皮膚的時刻結束。
開始上班后延續學院生活的早晨,在家里吃過面包后才走路去搭車上班。依然是Gardenia,不過稍微講究一些,是全麥面包。牛奶依然有喝,大概是一星期買一罐一公升裝大那種頻率。后來上班地點換了、LRT的擁擠人群越來越龐大、也被逼接受KTM的誤時習慣,我開始七點之前出門搭車;為了節省時間,我稍微改變早餐的秩序 - 抵達辦公室后才吃早餐。一般上都在家里把面包準備好后放在背包里帶出門和我一塊兒幾十里路人與車去到辦公室,涂在面包上的起初只是花生醬和咖呀。接下來引進新成員 - 果醬,開始是一半花生醬一半果醬,果醬成員有草莓、藍莓、黑加侖子等等,都是不加糖沒有食物添加劑的。接下來因為喜歡芝士的關系又加入新成員 - cheddar cheese slice ,有時候是隔天輪替、有時候是三個成員一股腦兒夾在兩片面包中,味道還不錯,一日之計在于晨,我更喜歡早餐里包含的濃濃能量。再進一步,毅然拋下gardenia面包了,轉為公司附近一家面包店自制的麥芽(wheat germ)面包,無防腐劑無食物添加劑,可以放三天,而我通常兩個早上就吃完了。再不久后,早餐成員加了三個 - 番茄、青瓜和莴苣,陣容更見壯大,味道也漸豐富,更重要的是營養更加完善,能量愈發精純。那時我已放棄牛奶,改喝用豆漿沖泡的五轂米,還為了沖泡特地跑去買了兩個手搖容器,每天早上去到公司就跑去茶水間為自己炮制一杯豆奶五轂米,豆漿要冷的,五轂米兩湯匙,用調酒師的手勢上下左右搖一搖,倒入杯子就是濃濃的能量來源。那是我一天中最美麗的時光,美味豆漿帶著轂香滑入喉嚨,徐徐流到一早起來就空蕩蕩的胃,馬上就被接納,不一會兒化成營養能量順著血管送往各大器官,仿佛可以看到細胞們收到養分后精神抖擻的立正行禮道早安的盛況。偶爾不吃面包的早餐就到辦公室樓下的food court吃nasi lemak,或炒面炒米粉,之類的典型馬來西亞早餐。
其實面包也算是典型早餐,年前我連這最后的典型都拋棄,開始以muesli當早餐。muesli大概是歐洲的典型早餐,超級市場售賣的種種Muesli里我最初無從下手,只好每一種都試吃,從配堅果到葡萄干到各類水果干到純麥的。通常muesli都配牛奶,可我偏好豆漿,也試過不同牌子種類的豆漿,各種有機豆漿和各種盒裝豆漿,最后還是vsoy的最適合配muesli。過來幾個月就對muesli考驗嘴巴咬嚼程度的耐久性感到厭倦,我轉向corn flake、麥片之類,咬起來比較清脆的早餐,經過不同牌子和種類的實驗后目前鎖定Nature Path的Heritage flake,用大麥小麥小米薏米等制成的“混合麥片”。再配上前一晚切好的本地水果,通常是哈密瓜或西瓜,偶爾會用木瓜、芒果,或是外來的葡萄、奇異果等等,也會加一些南瓜子、向日葵種子、杏仁、腰果、榛子之類的堅果。就這樣每個早晨捧著一碗顏色豐富,營養齊全又好味道的早餐,這成了我一天里第一件開心的事情。
正如盧廣仲唱的:對啊對啊。我就是如此喜歡并習慣早餐的人。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