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 《道士下山》
書名意簡言賅,內容用文也如是。敘述一個道士下山后不意卷入江湖多事,這里的江湖不只是武俠,還包括修道、學佛、政治、文化、民族、妖精、鬼怪、神力、可謂中國傳統民俗大集合。其實也不奇怪,故事背景是民初時代(1926左右),正值清朝滅亡皇帝制度廢除后不久,軍閥勢力強大,萬物百廢待興,所以江湖也多風浪的年代。
此書歸類武俠小說,卻和印象中的武俠小說不一樣。沒有太多打打殺殺快意恩仇的場面,沒有主角受盡欺負最后練得高明武功揚眉吐氣做英雄的情節。所有的故事都從一個上山學道不堪寂寞的道士下山后開始,他遇到不同的人,有太極拳高手、武當劍仙、修道高人、密宗活佛、佛寺和尚、國家特務、日本刺客、練得神通的憎人、軍閥將軍等等。每一次互動都牽引出一段故事,每一段故事都說了些什么。
書里用字精簡,大有古龍之風。形容詞不多,對白也沒有廢話,過招干凈利落,往往是一招即分勝負。對武功的描述更是精辟,以天地大自然入武道,沒有招式的繁復,幾句對白一些動作就是精髓了。而且武功和大自然息息相關,到了某個層次上,凡是與大自然相通的技藝都是武道,譬如說到無名指之於太極拳,由書法入武道;說到形意拳是用手比擬的槍法,也可以由書法進入。書里對太極拳和形意拳的精義著墨不少,讀起來仿佛禪理,無法言傳。第二十二章說以禪入劍的門派傳人比武輸了,從來沒接觸過禪宗的劍客想在臨死前見見禪宗和尚,問“平常心”的意義(平常心是他家劍術的心法)。和尚打飛了旁人喂劍客喝水的水瓢,水瓢是半個葫蘆,天然的圓形,在地上打旋。劍客一臉欣喜,道:我已知道死后的去處。“心隨萬物轉”。這也是太極拳,“水瓢是圓底,落地時不是一個面而是一個點。一碰觸地面便會旋轉,薄薄的葫蘆,用多大的力量摔都摔不壞。” 太極拳大師嘆道:觸著即轉是太極拳的力學,不料被和尚做了禪學。我們能化掉敵人的拳勁,和尚卻能化掉整個世界。
書好看的另一點是出場人物。從和尚到詐騙的“高人”,無一不言之有物。妖魔鬼怪也很有意思,譬如知恩必報的狐貍精,和感恩知遇的千年人參。還有一個修得大神通的和尚想以神通之力挽救人民與政局動蕩的水火之中,和一條已修成佛身的癩皮狗。因此江湖成了一個歷練的場所,當然人各有志,正如道士下山遇到交談的第一個人是個上山學道后來放棄的“過來人”,他說“山上山下的奔波,令我悟出一個道理-其實成仙是沒有意義的,與其無聊的活上千年,不如快樂的渡過一宿。”。
書尾端說到和尚即將圓寂,大伙兒詢問即位主持該是何人,和尚卻說:群龍無首,百姓自理 - 是人類最合理的制度,但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所寺廟,都不可能做到!一管就死,不管就亂 ---你們看著辦吧。
大概這本書也是這樣,讀者們看著讀吧,我也無從筆記下去。
訂閱:
2 comments:
匿名
提到...
這的確只是利用怪力神談加一些佛家名詞以增加故事精彩的小説
作者利用對于儒釋道三學的表層了解 發揮了極大的妄想串成文字和小説 可是裏頭對真相的顛倒和矛盾 卻處處都是
它和佛陀的教育仍然不相關 和天道還是相違背的
還是當故事看看就好
有才華的文人雅士一般妄想都比普通人大得多
不要讓作者的習氣與自己的相應才好
心隨萬物轉 此説法就是一個大顛倒
此書值得吸收它的文學筆法創意構思
卻不能當作真正的禪意來思考 因爲當中提及的道理無法一氣呵成 反而處處顛倒矛盾
對不起
對不起
對不起
如有冒犯 還請見諒!
fox
提到...
匿名,沒冒犯。你的想法多有借鑒之處,要感激!
很多時候個人對某種東西的理解和詮釋不一樣,作者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大概如你所說,和作者習氣相應吧,所以讀起來就非常過癮了!
當然我也明其中的“禪理”是作者本身的領悟,對錯也好,不敢妄自定斷。如之前一位部落格朋友說的:還是得回歸經典。真要讀佛理,應該讀佛經。至于如何理解佛經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至于故事,始終還是故事。里頭是否有禪意,這也是因人而異了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