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 《宮本武藏 – 劍與禪》
宮本武藏這名字很熟悉,可是我卻想不起太多關於他的事情,只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劍客。至於這名字的熟悉感,大概是來自以往看過的日本漫畫(好像是井上雄彥的),甚至是中文小說裡借用他來客串的情節(譬如說九把刀的獵命師系列)。他是歷史人物,在日本某個年代留下燦爛事蹟,延續到今天成為傳奇。他也是虛構人物,在小說裡生活。我是讀者,也是窺視者,從字行間看見他看見的,聽見他聽見的,也嘗試感受他感受的。最後這份窺視演變成仰望,我相信這麼一個人曾經存在過,他在其生命裡到達的地方,也正是我想到達的地方。
武藏的劍道修煉過程也是其感悟生命的心路歷程。起初他沒有劍法,憑的只是自身血液裡的野性和一往直前的個性。以硬碰硬,因誤會而樹立了不少敵人。禪憎澤庵是他的第一個老師,在生死關頭之際扶起他,並在他心裡埋下佛法的種子,讓他懂得直視自己的本性,種種惡果都是自我造成的。然後他閉關三年專心讀書,漸漸了解力量不是一切這句話的真諦。出關後他帶著劍繼續修行,一邊挑戰各地的劍客鍛煉自己的劍法,也一邊用反省不斷挑戰自己的內心。然後他放下劍,在荒野裡開墾農地,做了幾年農夫。這個階段開始,他的劍不再是以殺人和征服為目的,而是用來保護世人的。再然後,武藏萌生了用劍道治國的想法,他認為完美的政治才是真正濟世救民的道路。在當官的仕途被人刻意破壞後,他隱居某處,又再思考劍道的目標。直到他陷入無所為也不行,有所為也不行的左右為難。最後在一位和尚繞著他身邊劃下一個圓圈,而他自己就在圓圈裡頭下茅塞頓開,領悟到有和無的真理,並藉著這種境界在流芳百世的岩流島之戰裡擊敗佐佐木小次郎。
我對這個圓圈深感興趣。在圓圈裡的那段日子武藏曾對身旁的友人坦白:“以前我也經常碰壁,經常懷疑自己是否能力不足,受困於虛無之境,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這是一種無為之病。我有時三兩年會發作一次,每當這時,我常常自我鞭策,自我鼓勵,踢掉無為之殼,破殼而出,再展開新的旅程。然而這次我生的無為病,病情較往日嚴重,始終無法衝破。天天掙扎在殼裡殼外的盲暗痛苦中。。。”。後來武藏苦苦哀求和尚解他無為之病,和尚要武藏自悟,他說你必須自救。武藏不解,緊追和尚幾十天,和尚卻不理。有一天武藏再次跪下求教,和尚拿了棒子在武藏身邊畫了一個大圓圈 – 武藏就在圓圈裡頭,然後頭也不回的走掉了。武藏先是覺得憤怒,幾十天的誠信追尋求教竟然得到如此待遇,他認為世上還有可以依賴的師父這想法是不對的,他決定不再依賴他人,他必定能自力救助。他站起身,發現到自己就在和尚畫下的圓圈裡。他靜下心來開始思索 -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圓還是個圓。無止境、無曲折、無窮極、無迷惑。把這個圓擴展至乾坤,便是天地。把這個圓縮小到極致,便是自己。”。武藏右手拔出長刀,月光下刀在地上成了影子,如果自己和天地同為一個圓,怎麼自己握刀的影子顯現出來的卻是不一樣的形狀?武藏領悟到影子並非自己的實體,他在修道路上遇到的障礙也是影子,而且是內心的影子。他左手拔出短劍,用力往空中一揮。揮劍的當兒影子的形狀也跟著改變,然而天地之相不變,自己的身體和月亮還是一樣。“啊。。。”,武藏抬頭仰望月亮,從此開創了二刀流,心裡也自圓圈中脫困。
武藏的如何修行以及達成怎麼樣的境界在書裡儘管讀得過癮,卻不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我想我是在他的故事裡頭找到了信心 - 那種堅定追求心裡的道(他的劍道),不為各種外在或內在的障礙而放棄的精神。他一直受到眾人的誤解,甚至連好友的媽媽(阿杉婆)離鄉流浪十多年只為尋找他報仇(她誤會武藏害死了他兒子,這阿婆的堅毅和執著強烈得令我又愛又恨。)。和清十郎的公平決鬥手下留情又被誤認成自大狂傲,續而引起整個門派對他的仇恨。愛情路上,他和相愛的女人保持一段距離,一方面想刻苦修行,一方面又想攜美成家,過安穩生活。(這女人叫阿通,她的堅定深情和意志也叫我動容。)。當然武藏的想法是他自己的,正如他的影子如何影響著他。我們讀過這些,發覺原來有這麼一個人這麼發展他的生命,視野上開闊了一些,自己的影子也彷彿跟著改變形狀。
訂閱:
9 comments:
火鳥
提到...
我也正在看這本書,但我看的非常慢...
若水
提到...
《五輪書》是宮本武藏的著作﹐可以參考其思想。
fox
提到...
若水,謝謝推薦,我對他的著作有興趣!
火鳥大哥,這本書我也是一天看一段,三個星期才看完的。本書適合慢讀;-)
文恬
提到...
我最近也是在读有关于这方面的书,太有意思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个圆圈,就是那个一,就是无极,就是太极图的圆,但里头没有阴阳。
一生二,圆圈中间一条相反的S,就有了对立,就有了阴阳,圆圈里面就有了黑白。
二生三,有对立,就有一个中立,例如:过去,现在,未来。要可以分辨几时是过去,何时是未来,只因我们站在现在的这个角度。
万物都是如此来区分,而且还可以更细分,阴中有阴阳,阳中也还有阴阳,只要中立点不断变化,就有无限的阴阳。就是三生万物。
万物的道,就在那个一。有区别也无区别。极高境界。
这个跟佛法竟也相通,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有区别之心,却能生出最清静的心。犹如做善事不应执著于善或恶,不应执著自己的善,而是毫无妄念,只靠本能慈悲去帮助人。有心也无心。
fox
提到...
文恬分享得好!謝謝你:-)
一個圓圈容納如此學問,道的奧妙真讓我驚嘆。
李臻
提到...
讀完你寫的,讀完留言者的分享...
我看完了..
真好 ~~
fox
提到...
臻,我還嫌自己沒好好簡介到這本書呢,其內容怎止這些!
不過兩本厚厚的,得花多些時間。。。
李臻
提到...
看書取涵義...領略到風景就夠了...
fox
提到...
你道行高深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