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1G 一些电脑 一些科学 一張照片的誕生 九把刀 人物 十字路口 大城小鎮 小小說 小孩 小旅行 马鲁帝 书本 公園 分享 友人 天空 太魯閣 日本 日偏食 水果 水痘 火车 出游 发生过的 古典樂 台灣 札记 生日 生活 生活,照片 生活方式 生活点滴 生病 电影 买书 亚庇 交通 关丹 吉隆坡 回/记忆 回和记忆 地震 早餐 有机 有孩子的人 有機 羽毛球 耳机 艾西莫夫 住海邊 体育 听歌 希腊 我居住的地方 我家小孩 村上春樹 步行 沙巴 谷中城 豆原 車站 那些我爱过的女孩们 事件 京都 卷雲 咖啡 咖啡館 国家公园 怡保 房子 拍摄婚礼 明信片 治安 法国电影 社会 花蓮 花蓮慢游 转贴 金马仑 陈绮贞 星巴克 星空 星軌 相片 相机 相機 相簿 省思 省思 thought 看电影 科幻 科技 紅葉 若干心事 苹果 郊游 郊遊 面包 音乐空间 音樂 食物 哥本哈根 家鄉 恩田陆 旅游 旅遊 晃蕩 書本 書本,閱讀 烟火 烟雾 神山 阅读 阅读笔记 馬六甲 馬拉松 健康 婚礼 婚禮 婚禮攝影 教育 清明 理发 琐事 荷蘭 設計 野餐 雪山 散文 森林 渡轮 等待 编程 感性一点 感恩 摄影 新加坡 新闻 椰子屋 照片 過年 電影 榴槤 演唱会 静思书轩 寫詩 閱讀 閱讀,書本 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閱讀,書本 器材 澳門 辩论 镜头 餐厅 餐廳 講座 點滴 檳城 瀑布 藍山 藝術 關丹 籃球 攝影 聽歌 ABL apple art badminton basketball blue mountain book bread breakfast bukit tinggi cafe camera cameron cheers cherating classical coffee concert copenhagen denmark design diary durian eclipse fairtrade feeling firework food friend fruit full-frame gadget GRD GRD2 greece happen haruki murakami hometown house hualien incident interior ipoh jandabaik japan jeram toi jogging kelantan KTM kuala lumpur kuantan kundasang kyoto langkawi lens life living style Macau marudi melaka memory miangkam midvalley mossy forest movie mt kinabalu music musicstory nba netherland new year organic panasonic G1 park pasir belanda penang people perhentian photo photography picnic poem portrait postcard prewedding programming reading restaurant rimbun dahan running science sentimental sggabai sharing shopping sick singapore sports star trait starbuck story stroget taiwan technology thought thoughts thoughts.省思 titi eco farm travel trip typica wangsa maju waterfall wedding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21 - 018 (完結篇)


天晴了


清晨八點多,我打開房門,想為窗前的花草澆水。驚見久違的陽光,和藍天。昨日的陰沉彷彿不過是夢,聽說大陸冷氣團逐漸遠去,把台灣還給天晴,把陽光還給花蓮。過後我走進自己家,小管家和小幫手在客廳前的廚房忙著,陽光零散灑落,煎蛋的白煙冒起,然後一碟碟美麗的早餐送到客廳的木頭大桌子上。桌子中央是一大塊自製土司麵包,旁伴一大碗熱豆漿,在燈光下顯得很溫暖,而那確實溫暖,單吃土司配豆漿就很美味了。再加上繽紛色彩的早餐,白色煎蛋內含黃色蛋黃、土色烤地瓜、青椒、紅蘋果、柳丁。大夥兒吃得很滿足,幸福感滋長到連肚子都裝滿笑意。
其實單人房的住客沒有早餐提供,這是自己家特別優惠讓我們這幾位一個人旅行的房客享用一回自己家的溫馨陽光早餐,算是一份心意。



自己家的自制土司面包,好吃得很



健康好吃的繽紛早餐



中娟吃得多開心啊


而寒流幾天以來的陰霾天空如今被陽光洗刷一空,露出藍藍天色,令人看得心情開郎。我也因此興起了出遊的念頭,事不宜遲,趕緊回房準備行囊,騎了腳踏車到火車站旁的花蓮客運,買到了十五分鐘後啟程前往天祥的客運。是的我想再探太魯閣,這回是去天祥附近的白楊步道。

一般上說的太魯閣意味著從太魯閣到天祥的那段中橫公路。途經長春祠、布洛彎、燕子子、九曲洞、慈母橋、綠水,一路上的硤谷風光無限,一條小河在谷底破出自已的路,沿岸石壁可以眼觀獨特的大理石條紋,年輪般由悠遠時光刻下的印記。而硤谷上的中橫公路也背負一段血汗交織的築路吏,跨越硤谷的柏油路,穿越山壁的隧道,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硬是點出了一撇,從此讓來往的每一雙眼睛驚嘆這番美景。尤有甚者,國家公園沿途開發了一些景觀步道,讓人們放慢腳步好好欣賞太魯閣的不同層面。

一般上騎機車游太魯閣最理想,既可慢行,擁有寬闊視野,又方便停下來走訪沿途步道。步行也不錯,更能仔細體會太魯閣之美。不過對體力要求較高,需時較久。另一個折哀選擇是騎腳踏車,只是從太魯閣到天祥的路段多是上坡路,如果反過來從天祥騎到太魯閣會輕鬆很多。

花蓮去到太魯閣的客運還蠻方便的,只是繞行路線較長,去到太魯閣太約耗時7O分鐘(自行開車大概是3O分鐘),去到天祥更要二個小時。去太魯閣最早的客運從640開始,每一小時或兩小時一趟至到下午2點。然後從天祥回到花蓮的客運從下午240開始,每二小時一趟,直到625。

這天我搭1050的客運,抵達天祥大約是1250。山上的氣溫較低,雖是陽光普照,冷風習習下還蠻冷的。我去天祥的太魯閣遊客中心向友善的服務員問清白楊步道路況後,在樓下餐廳喝了一杯熱咖啡暖身就啟程往白楊步道出發。白楊步道入口在天祥往文山的公路旁,那是單程步道,必須原路折返,太約2公里長。入口是一條長長的隧道,裡頭一片黑暗,只有遠方的出口處像一盞小小明燈指引方向。這只是第一個隧道,接下來的路上還有好幾條隧道,只是沒第一個來得長。過了隧道後是寬暢小徑,小徑在崖上,崖在溪流上。一路上風光明媚,野花盛開的小徑旁有蝴蝶紛飛,陽光輕輕拍打土地,溪水流過岩石的聲音,空氣清新得連鼻子都陶醉不已。這樣的步道適合慢行,而慢行適合隨性的心情。在隨性的心情下,步道以最自然的姿態展現。隨風起舞的花叢,凌立懸崖外的孤傲枝幹,頂上的縣空岩壁,一路走來遇到幾群人,有說有笑有時停駐賞景,頗有踏青之意。而我一人笑遊白楊步道,或駐足賞景或構圖拍照,悠遊於時光之外,看光影穿梭山群和林樹,聽水流聲和鳥鳴聲和奏於山林。所以花了較長時間才走到白揚瀑布。瀑布其實很遠,是遠處山峰下的一道白眉。人們駐足橋上觀賞,看遠方瀑布飛瀉而下,匯成橋下溪流。滾滾水流交糾出厚厚白色泡沫,好像一股蠕動的生命力。而我是眇小人類,有幸目睹自然的生生息息。白楊瀑布觀望處後再過幾個隧道就是水濂洞,進水濂洞必須自備雨具,因為裡頭道道水濂,人們沿著洞邊沿的石諧走過,盡是嘩啦水滴聲,冰冷水滴打在肌膚注入涼入心脾的寒氣。我緊握手電筒順著洞形矮身往前走,洞里水氣盈盈,黑暗被水聲融化,倒也不覺恐懼。走到洞的出口已是步道盡頭,是折返的時候。



白楊步道入口就是這個隧道



長長的隧道沒燈,只有一道欄桿讓人依靠



走完了隧道,出來就是另一番風景





天氣晴朗,白楊步道處處花縱



走到某處,望向遠方溪流處只見層層石紋,我在光影間嘗試捕捉石頭紋理之型



我一路慢走,舍不得離開如斯峽谷林木之美



步道寬闊好走,適合兩人同行



也適合大伙兒結伴同行



滾滾水流交糾出厚厚白色泡沫,好像一股蠕動的生命力



遠觀白楊瀑布



遠方瀑布飛瀉而下,匯成橋下溪流



水簾洞入口



踏石而過



水簾洞里



瀑布下游



這是大景,上面的照片是這照片的下半部



隆隆瀑布




我最喜歡這張橋下溪水


再回頭走出水濂洞,回到白楊瀑布觀望處,看見隧道內一人摸黑走來,遇到我就和我一起折返。原來他是爸爸,帶妻小來走步道,因為沒帶手電筒,就自個兒摸黑探路後再帶妻小通過。出了隧道,我就把手電筒借給他們,也告知他們必須帶上雨具進入水濂洞。他們謝過我後就往隧道走去,我則再架起腳架拍白楊瀑布,等他們探過水濂洞後回來歸還手電筒。就這樣子過了半小時,天色也開始傾向傍晚,我得回到天祥搭440那趟客運回去花蓮。所以我走回水濂洞前,他們已經出來正在整理雨具,我向他們要回手電筒,也解釋說因為得趕客運而無法等他們。微笑道別後我疾步往回走,即踏入隧道就听到有人在後頭呼叫,回頭一看,是那位先生。他問我是不是要回花蓮,我點頭稱是。然後他說他也要去花蓮,並邀請我搭他的車子回去。我受寵若驚,又遇上熱情的台灣人了。那我也不趕時間了,就和他們一家大小邊閒聊邊慢慢走回步道入口。然後和他們一起參觀了天祥的祥德寺才回去花蓮,這一路上我們都在聊天,他們是從台北來花蓮渡假的,對我獨自一人到台灣花蓮自助旅行覺得好奇。不過我們聊最多的還是教育,尤其是語言教育,他對孩子如何接受英語訓練感到擔憂,所以很想知道來自馬來西亞的我如何掌握華語、英語和馬來語的基本語言能力。回到花蓮時他們邀我一起晚餐,可是我已經說好了去住海邊和自己家的家人們一起開伙。所以他就送我到花蓮車站,道別這愉快的邂逅。



張先生去把車開過來,我幫孩子和媽媽拍張紀念照



祥德寺有最高的地藏王菩薩像



一位西方游客替我們拍合照



回到自己家大概六點多了,小管家和小梁正等我回去好一塊兒啟程去住海邊。這回我還是騎野狼去,一路上跟著小管家的小綿羊呼呼前進,我是有點擔憂的,緊緊轉開油門,深怕一不專心就會熄火。我們沿著台十一線走,因為上回去住海邊時走193縣道遇到不少砂石車,啃了滿眼砂子,很不好受。我們去到住海邊時天色已完全暗下,菜也大概準備好了,只等我們去到就人齊好開飯。當天的主菜是麻油雞,湯底還加了小米酒。還有一道麻婆豆腐和小魚乾抄菜都加辣,所以大夥兒都吃得滿面通紅兼鼻子冒汗,大呼過癮。一貫的其樂融融熱鬧聚餐,在桌的不管是已經認識的還剛認識的都混在同一個話題交談,這是自己家的迷人之處,當我們圍坐同一張桌子,就完全投入在這個空間,感恩、親切、關心、尊重、玩笑,我們如魔法師般熟練操縱這些元素,轉換成笑聲和寫意以及滿滿的幸福感。而幸福感是一種空,心裡頭放空,任何牽掛和煩惱蒸發掉。我們在那一個當下遇見那樣子的彼此,從此記住自己可以那麼善良和親切。



在住海邊開飯啦



這是小梁,旁邊是黃頭和恰恰



管家婆,我和阿正,小管家替我們拍合照


十點多我們才離開住海邊,冒著突然下起的小雨。我得趕赴另一場約會,那是小謝、小婷和建道帶我去看夜景,一場以花蓮的樸素燈火打造的道別禮。我們先到自強夜市買些食物飲料,開車到吉安的楓林步道,也是我認識小謝的地方。我們坐在可以眺望花蓮夜景的地方聊天,小謝總是感性,她喜歡問我如何感覺,這回一個人旅行有什麼收穫,之類的。她是有夢的人,也正在努力往夢想落實的方向走去。去年回到花蓮開了這家店,和小婷建道兩位助理耕耘要闖出自己的天地。我記得他告訴過我說他曾努力去喜歡自己的工作,到現在能夠享受工作,讓生活和工作和諧并行,還定期參加各類髮型設計課程進修自己,這間中當有過一些掙扎一些彷徨吧。可他堅持下來了,我很敬佩這份好學努力又堅毅的態度。我們說好一起加油,將來重聚時夢想會成真,再攤開它細說過程,分享那份可以預期的喜悅。而小婷的天真可爰總讓我歡喜,那裡流動著一道自然樸素的生命力,好像一處沒被人工開發的美景。她也很努力,除了小謝的扶持和教導,她也和小謝一起定期進修。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人都要走自已的路去每一個路口,何況還有伴同行。建道也是,他最年輕,也是三人之中的唯一男生,共闖的路上要勇敢的承擔多點。


后來我們道別,回到房里我再翻開記事簿寫下給自己家人的一些話。熄燈,睡覺。第二天早上的火車離開,滿懷笑意。因為我知道我們還會再見。




后記:
總算寫完了游記,有些在慢游期間寫下的,有些是回來后上下班通勤時在輕快鐵寫的,有些是坐在家里的電腦前敲下鍵盤的,這兩個星期以來的大部分空閑時間都放在寫游記這回事情,好久沒專注得這么實在了。算算看也有20篇了,雖然沒有連載一個月(呵呵,那時我大言不慚對管家婆說會連載一個月)。

我想,這回花蓮慢遊是我走到的其中一個路口,也許會是我生命轉彎的地方。在這樣一個路口遇上這些發亮的人看到這些迷人的景,那會是我回來後可以賴以憑據很久很久的勇氣。


目錄
1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序
2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1 - 出發
3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2 - 001
4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2 - 002
5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3 - 003
6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3 - 004
7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3 - 005
8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3 - 006
9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4 - 007
10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5 - 008
11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5 - 009
12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6 - 010
13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7 - 011
14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7 - 012
15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7 - 013
16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8 - 014
17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9 - 015
18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19 - 016
19 - 一個人的花蓮慢游 - 11-20 - 017


0 commen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by fox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 Derivative Works 3.0 United States License.